古地理学报
主办单位:教育部
国际刊号:1671-1505
国内刊号:11-4678/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5660 人次
 
    本刊论文
突破地理教学的钥匙——逆向思维法

  论文导读:同时逆向思维的方法也正符合我们面对的知识的传递者和创新者。下面我举例说明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展现出的优越性,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商讨。通过这个课堂实例,你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明显的教学效果了吧!新课程的改革给地理教学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每一节课后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活动课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知识,使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是地理活动课。

  关键词:地理,逆向思维,教学,学生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从现象追寻本质,这是寻求地理规律的一般方法。而“逆向思维”,正是透过现象到本质,不同的是逆向探索情景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学生会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逆向思维的方法也正符合我们面对的知识的传递者和创新者。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正值一个人的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正表现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等特点。”逆向思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论文发表

  下面我举例说明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展现出的优越性,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商讨。

  1.运用逆向思维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能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老师就是最好的兴趣的引导者。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如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呢?从导入新课着手。

  首先观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景。思考,通常这样的雪景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同学们回答寒冷的地方)

  然后让同学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上找到乞力马扎罗山,请一位同学在投影的地图上指出。

  接着用逆向思维方式提问:赤道地区的气温全年都是什么样的?在这样的气温状况下连冬季都没有怎么会有雪?这样的提问方式瞬间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那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变得很轻松了。

  2.运用逆向思维,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听课,在评课时就必须要评价在这节课中是否解决了重难点,而这也是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头疼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把问题复杂化,突破重难点就更谈不上了。在一节课中,我偶然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重难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论文发表

  例如: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中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问题。论文发表

  怎样让同学们自己得出干湿地区的分布主要是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呢?

  就以特殊地区为例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首先请同学们看降水量分布图与干湿地区分布图,提问你认为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是受降水量的影响)

  然后提问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应该属于半湿润地区,对吗?请看图对照是属于湿润区,看来干湿地区的分布除了降水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接着回顾初一上册知识知道赤道附近地区是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那么位于赤道附近的撒哈拉沙漠为什么还很干旱。(同学回答这里蒸发量很大,大部分雨水在半空中就蒸发了,所以干旱)。

  最后得出结论干湿地区分布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其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地区。

  因为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大,所以屋顶的坡度较大,便于排水。请同学们看陕西八大怪之屋顶半边盖。提问:1、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降水多吗?(回答:不多)2、为什么这里的屋顶也是斜的?同学们讨论交流后得出正因为降水少,所以“肥水不流外人田。”

  通过这个课堂实例,你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明显的教学效果了吧!

  3. 运用逆向思维,体现新课改理念,上好地理活动课

  新课程的改革给地理教学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每一节课后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活动课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知识,使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是地理活动课。如何让活动课变为同学们乐于参与的一个过程呢?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寻找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中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前店后厂”的模式带来的飞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的活动任务是寻找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可以借鉴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模式。

  首先说明为了发展我们的家乡,我们要在新疆运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店”在阿拉山口,“厂”在乌鲁木齐附近的地州行不行?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家乡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不断的有同学提出阿拉山口能不能肩负起“店”的重任,而乌鲁木齐附近作为厂有没有发展某一产业的优势。同学们各抒己见,答案也是各有理由。但是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相当于让同学们倒着巩固了一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前店后厂”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特别是初中地理知识以感性知识为主。对待感性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往往会限制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造成地理知识的散乱堆砌以及知识体系的不完整。“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把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构建清晰的地理知识网络。

  逆向思维犹如一把打开地理之门的钥匙,使解决地理问题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展现出来的魅力。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古地理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古地理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